![]() |
![]() | 平安校园 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 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社会满意单位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OSTA)考试站 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CEAC)指定合作机构 教学质量信得过院校 厦门市民办名校 厦门市五四红旗团委 厦门市十佳学习型团组织 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校 |
学校概况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始创于1983 年,是厦门经济特区首批民办职业学校。学校恪守 “厚德精技 知行拓新” 校训,秉持 “坚守情怀 求实奋进” 办学精神,践行 “创新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跨界融合、求实发展” 的理念,深耕厦门、立足全省、面向全国、延伸国(境)外,持续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综合实力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先后获评“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单位”等荣誉。 目前,学校专业体系完备,设有教育、机电等30个高职专业,在校学生近万名。办学成果卓越,先后荣获“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单位”“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依法治校达标学校”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校”“福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试点校”等诸多殊荣。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成果显著,于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中斩获佳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获省赛银奖 1 项、铜奖 5 项;全国 “挑战杯” 创新创业大赛揽获省级金奖 2 项、银奖 1 项、铜奖 1 项;全国机械行业创新创业大赛夺得一等奖 5 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获二等奖 2 项;在第九届全国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第十四届蓝桥杯分别获铜奖、三等奖;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商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专业建设成果突出,拥有 2 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 个教育部骨干专业,以及 1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 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 个示范专业、2 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 个产业学院。同时,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3 项,收获多项省级校园文化及思政课相关成果。此外,还具有 3 个市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2 个高水平专业、2 个产业学院、3 个重点专业、2 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 1 个集美区公共实训基地。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创新“四平台”三全育人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宁德下党乡、厦门军营村、白交祠村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组织党员师生先后赴井冈山、瑞金等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大思政,创新载体平台, 组建“校、院、班”三级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举办思政大讲堂、理论读书班、研讨交流会等活动;与厦门市中心血站联合共建,连续19年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党建与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充分立足民办高职生源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积极启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三大路径,以大学生文明修身为主线,广泛开展孝亲感恩主题教育、大学生导师制、红色故事会、劳动教育实践等活动。同时,学校精心开设 “百周养成 终身德育” 养成教育课程,构建“兴心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打造“课程、实践、活动、管理四平台” 的三全育人模式。该模式不仅荣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还获得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以及首批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示范项目。 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群 学校立足厦门软件园三期区位优势,对接千亿产业链,统筹办学资源,努力探索“学校办在软件园,专业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牵手头部企业,建设产业学院。学校与北京若森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魔番(厦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市级“画江湖”数字传媒产业学院;与厦门“优优汇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优优汇联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与厦门“优优汇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名鞋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省级数字商科产业学院;与北华博鳌体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省级体育健康产业学院,与厦门万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级闽台智能制造专业群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努力在全校形成分类、分层次的产业学院建设格局。 统筹各方资源,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校与优优汇联等企业共建省级数字商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共建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携手厦门万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荆艺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会同厦门室内装饰协会、红麦云(厦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共建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此外,学校每年承接校内外各类学历提升、技能培训、鉴定考试等服务2万多人次,承接厦门市人社局“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工信局“数字化转型培训”,为安捷利美维、宏发、麦克奥迪、法拉电子等企业提供员工数字技能培训,总规模全市第一;承接集美区农村农业局“高素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共开展13期培训近千人;承办马兰花网络创业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培训服务,通过“教-练-用”的方法提升失业人员再就业转化率,深受肯定。 三、聚力就业创业,助推学生成才 学校始终将就业创业工作置于关键位置,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依托“四员六度”模式推动学生高质量稳定就业,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本市生源8%左右的基础上,有40%以上的毕业生在本市就业。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兴才智谷,获批省市级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驿站、厦门市创业大本营、厦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厦门市就业创业指导基地。近三年,累计入驻创业项目98个,立项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8项,荣获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60多项。 四、探索闽台交流,助力两岸融合 学校是福建省首批派交换生赴台学习的民办高校之一,入选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2009年起开展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共有18批335名学生赴台学习,开展师资互派互访11批,合编教材讲义8部,开展专项课题合作研究8项;2019年开始启动闽台青年学生研学项目,共接待近200名台湾师生来校交流;与台资企业合作,共建“技师班”,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闽台文化有机融合,携手台青创基地,共同开发新媒体课程,共建直播电商基地,乡村周末市集等项目,开展乡建乡创行动。传播新时代农村声音,吸引两岸青年留厦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五、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化发展 学校积极践行国际化战略,加入福建省 “海丝 - 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持续深化与韩国本科院校的专升本合作,并与韩国启明大学签署协议,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 “职教出海” 成果显著,承接闽澳合作项目提升教师素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接待多国访客,探索合作办学;赴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交流,参加国际展会拓展合作;师生踊跃参与国际赛事和行业展会志愿服务,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五、根植职教情怀,坚守初心使命 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五育并举” 理念,积极引入 “五金”(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金实训)建设标准,对接厦门 “两高两化” 建设与 “五中心一基地” 战略,以“职教出海”为重要抓手,借助力两岸融合项目为契机,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着力将学校打造为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闽台文化传承基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学校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努力做好学校服务中小微企业、社区教育和乡村振兴,将学校建设成为三全育人模式新、专业品牌实力强、社会形象声誉好的同类高职名校。 |